你的手机和恋人谁更重要?是你在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用你?随着科技发展,媒介占据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久,给人便利,也让人无力。3月26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我们与媒介有完美关系吗?》,指出媒介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同时针对人被媒介异化、虚假信息、算法陷阱等问题,呼吁在人与媒介之间建设更为公平和健康的关系,建议大家在媒介使用中学会“留白”,做一个有选择权的使用者,有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并保有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作为以承载和传递信息为主要职能的载体,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家居设计工作室媒介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家居设计工作室,它既是知识,也是速度,加速了社会发展,尤其在智能化时代,信息塑造了今天的生存方式和新的社会结构,并且为电商、外卖等新职业和新生产力的涌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天的社会,媒介无处不在,极大地延伸了人们的信息感官,提供了更多的表达途径,也连接了积极的社会力量。人工智能时代,媒介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智能”,我们使用媒介时,实际上是和智能体打交道,脑机接口等技术、被动式接收答案的ai问答替代主动式的个人搜索都将对我们带来深远影响。
媒介带来便利的同时,占据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久,2024年11月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的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6小时3分钟”,我们一天清醒的时候,有一半时间在和互联网打交道。
媒介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的焦虑和异化。一天不见恋人和一天不碰手机,哪个更难受?很多人会觉得不碰手机更难受。虽然上厕所带手机是一种病。但是很多人都乐在其中。媒介正全面侵入人们的感官、时间与空间,我们与媒介的关系开始失衡,到底是你在用它,还是它在用你?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造成虚假信息泛滥、信息茧房、算法陷阱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2016年至2017年,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Facebook的算法通过推送大量情绪化的内容,加剧了缅甸国内对罗兴亚人的偏见、歧视、仇恨等负面情绪。这一案例揭示了算法陷阱如何通过情绪化内容影响公众舆论,甚至引发社会冲突。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可信任的互联网”主题会议上表示:“真假信息界限模糊,系统性否定科学事实,放大虚假信息和阴谋论——这些问题并非起源于社交网络。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在社交平台它们较真相更为得势。”尤瓦尔·赫拉利在《智人之上》指出:媒介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的主体性不断消亡;人的异化体现为时间的加速和空间的消失,因而越来越焦虑;媒介构建了更加不平等的主体间关系。比如因为对媒介技术掌握较少,儿童和老人已经成为“数字难民”。
周庆安教授指出,社会良性发展的很多关键问题,都在于怎么处理人和媒介的关系。他呼吁在人与媒介之间建设更为公平和健康的关系。正如英剧《黑镜》所揭示的,媒介技术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研究媒介技术时,不仅要关注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需探讨媒介的规范管理与自我完善。比如,为了遏制错误和虚假信息以及仇恨言论的传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1月24日提出了全球信息诚信五大原则:社会信任和韧性,健康的激励机制,独立、自由和多元化的媒体,透明度和研究,赋予公众权力。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姚明也建议推动未成年人24小时息屏活动。
周庆安教授指出,当下媒介的角色已超越传统媒体范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因此,构建健康的媒介生态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今天媒介素养应当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今天我们和媒介的完美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完美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完美关系。理解媒介,就是理解今天的人、社会和世界,使用媒介,就是做更好的人、创造更好的社会、探索更好的世界。
建立健康的媒介关系需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做一个有选择权的使用者,在任何信息环境中,都可以选择听见、认可或者反对,充分选择不同的信息来源,建立自己对新闻和各种事物的看法。其次是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突破信息茧房,开放地理解多元观点。最后是培养反思和“留白”的能力,在信息接触中保持独立思考与心理距离,避免盲目跟随与情绪化反应家居设计工作室,保持信息自主权。周庆安教授强调了“信息留白”的重要性,我们和媒介、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留白”,恰恰是我们的主体性所在。作为信息接收者,“留白”是一种对信息的冷静思考,也意味着要主动脱离虚拟空间,回归现实体验。作为信息发布者,“留白”是一种对表达的审慎判断,意味着避免简单化判断,保持观点和叙事的多样性。作为社会组织者,“留白”是一种对他人的数字关爱,意味着需要建设更加包容的媒介生态,帮助融入数字社会。
周庆安教授表示,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会不断增多,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他期待大家能在和媒介的关系之间,家居设计工作室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