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返回列表
家居设计工作室人民日报整版关注丨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综述
发布者:小编发布时间:2024-12-03 14:31

  家居设计工作室家居设计工作室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现场,参会者在听会。郭立亮摄(人民视觉)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参观者在进行AR互动体验。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本次大会以“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为主题。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作主旨演讲。他表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系统性变革上谋良策、动真格、求实效。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致辞时表示,湖南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加快构建数智融合传播矩阵,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表示,中国记协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宣传改革、坚定投身改革、积极推动改革,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助力媒体创新变革和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新媒体工作室成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轻骑兵”。本届大会上,多个“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代表进行了内容分享。

  “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姜协军说。

  “扎扎实实抓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抓报道质量、抓优质新闻产品的持续供给。坚持内容为王,聚焦新闻主业,以高质量的报道取胜,拿高水平的产品说话,是主流媒体切实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说。

  “要转文风、转话语、转思路,让原本就从群众中来的理论,回到群众中去。”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高级记者杨川源分享了一线记者的思考与感悟。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董事长岳学渊认为,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用户的特性和主流媒体当前所具备的传播能力,通过专业化方式将内容从不同的渠道传播开来,将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融入内容中,让受众爱听爱看,觉得有益有趣。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媒体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赵成新表示,在国际舆论场进一步提高中国声音的覆盖面和触达率,加强传播平台建设和渠道合作是关键所在。“芒果TV国际APP实现海外用户下载量2.6亿的倍增目标,正努力打造为具有广泛影响和庞大用户规模的新型国际传播平台。”赵成新说。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新华社副社长刘健表示,新华社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新模式,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此次新媒体大会,不少媒体和机构发布了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展现了媒体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的“主流价值语料库”、新华社的“新华妙笔”AI公文写作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总台算法”……在“融合创新 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上,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上线件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案例首批入选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

  “为了补齐大模型在优势训练语料方面的短板,人民日报社承建的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全面推进‘主流价值语料库’建设,目前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17万多道问答语料的建设工作。”人民网研发部主任袁雷说,语料库的建设,将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导向正确性和全面性、专业性、时效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说,总台把媒体科技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与各界合作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依托人工智能工作室等重点项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力引领媒体行业发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赋能媒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视听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优质成果。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来!”在新媒体技术展上,湖南日报将精选的100多张静态老照片,转为5至9秒的动态视频,让观众在光影跃动中寻找历史余味。“基于我们的AI辅助创作模块,图生视频都是自动生成。”湖南日报产品运营部副主任张延惠说。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说,新技术是传播力的催化剂和加油机。满足大众信息需求、服务舆论传播是媒体的主责主业,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让新闻舆论插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翅膀,提供精准的、快速的、有效的智慧传播。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介绍,以微博为例,既要依托热搜的中心化场景,在热点大事件上,发挥出规范传播秩序、助力权威媒体舆论引导的效能;又要同步提升媒体报道在“流场景”内的覆盖和占比,推动权威声音持续性“在场”流通。

  除了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各媒体和平台还在各个方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2023年度商业传播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商业传播平台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表现优异。对此,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新媒体项目部执行总监乔立远说,各平台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时落实相关要求,在传播公益精神、提供公益服务、履行公益责任方面卓有成效。

  近年来,各网络媒体和相关平台力求影响力“从网上走到网下”,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柏建华介绍,湖州创新打造市域融媒体舆论监督栏目《看见》,通过现场曝光、报道整改行动、追踪整改成效3个环节,形成“1+1+1”报道模式。建立全媒联动、市县协同跟进问题整改机制,以媒体曝光为问题清单,形成“曝光—回应—整改—销号”良性循环,一批责任主体不明、工作职能交叉、整改推动不力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也可以不断建立采集和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从而提升传播力。“媒体+”进入社会治理系统,进入城市运营,将大大提升主流媒体的实力。

  人民日报记者 孙 超《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6日上午,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的“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上,阿里云、迅雷等8个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创新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湖南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园区新型文化业态再添生力军。

  近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聚焦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不断种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试验田”。

  一部原本需要渲染20个小时的4K视频,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能渲染完成。“支撑起这一效率变革的,是视频超算平台,以及前不久刚刚通过验收的技术攻关项目——‘超高清视频算法’。”湖南马栏山视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亮说。

  画面中,“登山者”在“雪山”攀登,身旁大雪纷飞、狂风呼啸。镜头拉远到画面外,原来视频的主要背景都来自影视级扩展现实(XR)虚拟影棚。在这里,制作人员可以完成星辰大海和戈壁雪山的取景。今年初,受到广泛关注的短剧《柒两人生》,通过虚拟制片仅用14天便完成拍摄。

  聚焦算力、算法、算据等企业共用、行业共需的基础设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不断夯实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技术底座。企业、高校以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组成技术团队,搭建“云网算”平台。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19座影棚(演播厅)实现算力入棚,动画渲染、虚拟拍摄所需时间大幅下降。“中国V链”内容智审系统,将AI应用到审片环节,微短剧备案审核时间由3个月缩短到3周,吸引一大批微短剧企业入驻。截至目前,马栏山“云网算”等新基建累计服务上云企业255家,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超9000万元。

  在湖南博物院,1000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只用了22天。文物建模放大6—8倍后,细节依旧清晰。依托于文物数字化技术,今年8月,被称作“24小时不打烊博物馆”的“山海”应用程序发布,上线天用户数即破百万。

  在长沙橘子洲景区,园区企业中广天择推出的《恰同学少年》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自去年开演以来,接待观众超9万人次。利用灯光、投影及数字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体验,观众与百年前的“新青年”一同沉浸式学习家居设计工作室,跨时空对话。“人在戏中,戏随人走”的观演体验,让很多观众深受感动。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近两年,在马栏山新引进的60余家头部企业中,新业态企业占比超六成;在园区现有124家音视频及文创相关规上企业中,新业态企业有92家,占比达74%。

  “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动漫游戏、数字文博、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数智出版、数字文旅等新型文化业态,成为马栏山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的关键支撑。”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的“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曾雄说。

  人民日报记者 杨 迅《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5日下午,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在长沙举办。来自国内多家媒体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推动全媒体生产 促进全媒体传播”主题,就创新内容生产、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等话题展开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湖南日报社承办。

  由中宣部新闻局指导的“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活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个省区市的主流媒体记者将赴长江沿线采访,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论坛主题分享环节,行业嘉宾交流媒体融合经验,共话创新实践举措。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认为,主流媒体内容创新要与时代声音、传播场景、技术变革“双向奔赴”,重塑主流媒体与网民之间的关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钱彤就如何搭乘全媒体时代快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分享了经验。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夏似飞介绍了在媒体融合中,连接文化根脉、红色基因、当代青年、国际朋友、技术伙伴的做法。来自津云新媒体集团、解放日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嘉宾也谈了体会。

  作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轻骑兵”,新媒体工作室备受关注。今年,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开展“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案例,并建设优秀案例库。本次论坛上,“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库正式上线,通过集中展示工作室的创新融合产品,激发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活力。人民日报社碰碰词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莉莉等嘉宾就融媒创作、优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人民日报记者 申智林《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4日至16日,“科文相融 新智相生”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举办。本届技术展紧扣“文化和科技融合”主线,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智媒技术服务智慧文旅和数字文博等应用场景创新。

  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技术展上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研发成果,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风向。

  新华报业、浙江日报、湖北广电、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在内容创作、分发、传播等各个环节融入先进技术,呈现智慧媒体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人工智能重构新闻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场景。

  亮相展会的相关技术企业,聚焦传媒领域垂类大模型、虚拟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智媒技术,推出新应用、打造新场景,提供数智视听新体验。马栏山“文化+科技”主题展区还展示了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数智出版、智慧城市平台、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虚拟制片、动漫游戏、数字文博等新业态,全方位呈现文化与科技融合新生态。

  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组委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大模型深度赋能媒体智创融合——中国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聚焦“大模型+媒体融合”,为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提供路径解析和趋势研判。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湘ICP备14019368号-1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164号

  人民日报报记者 金 歆 杨 迅 申智林《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现场,参会者在听会。郭立亮摄(人民视觉)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参观者在进行AR互动体验。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本次大会以“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为主题。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作主旨演讲。他表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系统性变革上谋良策、动真格、求实效。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致辞时表示,湖南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加快构建数智融合传播矩阵,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表示,中国记协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宣传改革、坚定投身改革、积极推动改革,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助力媒体创新变革和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新媒体工作室成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轻骑兵”。本届大会上,多个“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代表进行了内容分享。

  “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姜协军说。

  “扎扎实实抓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抓报道质量、抓优质新闻产品的持续供给。坚持内容为王,聚焦新闻主业,以高质量的报道取胜,拿高水平的产品说话,是主流媒体切实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说。

  “要转文风、转话语、转思路,让原本就从群众中来的理论,回到群众中去。”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高级记者杨川源分享了一线记者的思考与感悟。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董事长岳学渊认为,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用户的特性和主流媒体当前所具备的传播能力,通过专业化方式将内容从不同的渠道传播开来,将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融入内容中,让受众爱听爱看,觉得有益有趣。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媒体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赵成新表示,在国际舆论场进一步提高中国声音的覆盖面和触达率,加强传播平台建设和渠道合作是关键所在。“芒果TV国际APP实现海外用户下载量2.6亿的倍增目标,正努力打造为具有广泛影响和庞大用户规模的新型国际传播平台。”赵成新说。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新华社副社长刘健表示,新华社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新模式,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此次新媒体大会,不少媒体和机构发布了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展现了媒体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的“主流价值语料库”、新华社的“新华妙笔”AI公文写作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总台算法”……在“融合创新 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上,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上线件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案例首批入选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

  “为了补齐大模型在优势训练语料方面的短板,人民日报社承建的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全面推进‘主流价值语料库’建设,目前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17万多道问答语料的建设工作。”人民网研发部主任袁雷说,语料库的建设,将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导向正确性和全面性、专业性、时效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说,总台把媒体科技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与各界合作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依托人工智能工作室等重点项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力引领媒体行业发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赋能媒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视听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优质成果。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来!”在新媒体技术展上,湖南日报将精选的100多张静态老照片,转为5至9秒的动态视频,让观众在光影跃动中寻找历史余味。“基于我们的AI辅助创作模块,图生视频都是自动生成。”湖南日报产品运营部副主任张延惠说。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说,新技术是传播力的催化剂和加油机。满足大众信息需求、服务舆论传播是媒体的主责主业,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让新闻舆论插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翅膀,提供精准的、快速的、有效的智慧传播。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介绍,以微博为例,既要依托热搜的中心化场景,在热点大事件上,发挥出规范传播秩序、助力权威媒体舆论引导的效能;又要同步提升媒体报道在“流场景”内的覆盖和占比,推动权威声音持续性“在场”流通。

  除了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各媒体和平台还在各个方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2023年度商业传播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商业传播平台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表现优异。对此,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新媒体项目部执行总监乔立远说,各平台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时落实相关要求,在传播公益精神、提供公益服务、履行公益责任方面卓有成效。

  近年来,各网络媒体和相关平台力求影响力“从网上走到网下”,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柏建华介绍,湖州创新打造市域融媒体舆论监督栏目《看见》,通过现场曝光、报道整改行动、追踪整改成效3个环节,形成“1+1+1”报道模式。建立全媒联动、市县协同跟进问题整改机制,以媒体曝光为问题清单,形成“曝光—回应—整改—销号”良性循环,一批责任主体不明、工作职能交叉、整改推动不力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也可以不断建立采集和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从而提升传播力。“媒体+”进入社会治理系统,进入城市运营,将大大提升主流媒体的实力。

  人民日报记者 孙 超《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6日上午,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的“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上,阿里云、迅雷等8个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创新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湖南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园区新型文化业态再添生力军。

  近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聚焦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不断种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试验田”。

  一部原本需要渲染20个小时的4K视频,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能渲染完成。“支撑起这一效率变革的,是视频超算平台,以及前不久刚刚通过验收的技术攻关项目——‘超高清视频算法’。”湖南马栏山视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亮说。

  画面中,“登山者”在“雪山”攀登,身旁大雪纷飞、狂风呼啸。镜头拉远到画面外,原来视频的主要背景都来自影视级扩展现实(XR)虚拟影棚。在这里,制作人员可以完成星辰大海和戈壁雪山的取景。今年初,受到广泛关注的短剧《柒两人生》,通过虚拟制片仅用14天便完成拍摄。

  聚焦算力、算法、算据等企业共用、行业共需的基础设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不断夯实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技术底座。企业、高校以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组成技术团队,搭建“云网算”平台。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19座影棚(演播厅)实现算力入棚,动画渲染、虚拟拍摄所需时间大幅下降。“中国V链”内容智审系统,将AI应用到审片环节,微短剧备案审核时间由3个月缩短到3周,吸引一大批微短剧企业入驻。截至目前,马栏山“云网算”等新基建累计服务上云企业255家,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超9000万元。

  在湖南博物院,1000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只用了22天。文物建模放大6—8倍后,细节依旧清晰。依托于文物数字化技术,今年8月,被称作“24小时不打烊博物馆”的“山海”应用程序发布,上线天用户数即破百万。

  在长沙橘子洲景区,园区企业中广天择推出的《恰同学少年》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自去年开演以来,接待观众超9万人次。利用灯光、投影及数字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体验,观众与百年前的“新青年”一同沉浸式学习,跨时空对话。“人在戏中,戏随人走”的观演体验,让很多观众深受感动。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近两年,在马栏山新引进的60余家头部企业中,新业态企业占比超六成;在园区现有124家音视频及文创相关规上企业中,新业态企业有92家,占比达74%。

  “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动漫游戏、数字文博、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数智出版、数字文旅等新型文化业态,成为马栏山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的关键支撑。”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的“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曾雄说。

  人民日报记者 杨 迅《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5日下午,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在长沙举办。来自国内多家媒体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推动全媒体生产 促进全媒体传播”主题,就创新内容生产、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等话题展开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湖南日报社承办。

  由中宣部新闻局指导的“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活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个省区市的主流媒体记者将赴长江沿线采访,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论坛主题分享环节,行业嘉宾交流媒体融合经验,共话创新实践举措。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认为,主流媒体内容创新要与时代声音、传播场景、技术变革“双向奔赴”家居设计工作室,重塑主流媒体与网民之间的关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钱彤就如何搭乘全媒体时代快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分享了经验。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夏似飞介绍了在媒体融合中,连接文化根脉、红色基因、当代青年、国际朋友、技术伙伴的做法。来自津云新媒体集团、解放日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嘉宾也谈了体会。

  作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轻骑兵”,新媒体工作室备受关注。今年,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开展“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案例,并建设优秀案例库。本次论坛上,“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库正式上线,通过集中展示工作室的创新融合产品,激发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活力。人民日报社碰碰词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莉莉等嘉宾就融媒创作、优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人民日报记者 申智林《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3 版)

  10月14日至16日,“科文相融 新智相生”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举办。本届技术展紧扣“文化和科技融合”主线,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智媒技术服务智慧文旅和数字文博等应用场景创新。

  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技术展上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研发成果,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风向。

  新华报业、浙江日报、湖北广电、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在内容创作、分发、传播等各个环节融入先进技术,呈现智慧媒体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人工智能重构新闻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场景。

  亮相展会的相关技术企业,聚焦传媒领域垂类大模型、虚拟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智媒技术,推出新应用、打造新场景,提供数智视听新体验。马栏山“文化+科技”主题展区还展示了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数智出版、智慧城市平台、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虚拟制片、动漫游戏、数字文博等新业态,全方位呈现文化与科技融合新生态。

  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组委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大模型深度赋能媒体智创融合——中国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聚焦“大模型+媒体融合”,为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提供路径解析和趋势研判。

网站地图